记得四年前,在昌职操场的大喇叭发出招收队员的通知后,拼凑起来七八个不会打篮球的人,昌职女篮正式重建了。
那时候还在外场训练,冬天寒风刺骨,夏天烈日当头,在毫无遮拦的操场只要不下雨训练就没有停过,在最爱美的年纪,一个个小姑娘晒得黑黝黝的,惹得她们系主任直跟我提意见。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第一次参加区里的比赛,从没参加过正式比赛的队员们紧张的呆若木鸡,最终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那次也是最后一次获得昌平区的第二名。第二年春天第一次参加北京市传统校的比赛,首场比赛令我印象深刻,我们连对方半场都很难接近,那场比赛只靠罚球得了一分。
后来的三年,我们包揽了昌平区和北京市职业教育系统的所有冠军,所有北京市的比赛全部杀入八强,曾经赢我们五十多分的球队,连续三次被我们战胜,我们可能是参加市级比赛里唯一没有梯队或特长生的球队了。
但是今天我想说的不是这些成绩,而是更重要的东西-成长,我想讲几个真实的故事,
1、小Q,刚进队时非常自卑甚至有一些抑郁,从来不与人交流,一个月都不会主动跟我说一句话,连走路都是含胸低头,随着一天天的训练,她慢慢展现出良好的运动天赋和内心的拼劲,在球场上找到了她的自信,笑脸开始出现在她的脸上,跟队友们打打闹闹也成了她的日常,不到三年时间变成了一个自信阳光的小Q。
2、小M,一个文静,胆小,身高不高,体型瘦弱的小姑娘,很难把她和篮球联系在一起,经常在训练中因为被球砸到而哭鼻子,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在两年后变成了球风硬朗,敢打敢拼的场上队长,每到比赛关键时刻她就会挺身而出,一次次摔倒在地上,马上会爬起来咬着牙继续拼搏,勇敢坚强成了她的标签。
3、小Y,什么都不在乎,叛逆,曾经一个月气哭班主任三次,经常因为宿舍扣分被勒令停止训练,还在训练中跟队友闹矛盾要求退队,经常被我严厉的批评,可是她坚持下来了,变得越来越懂事,主动帮教练做事,不再惹班主任生气,也会和班主任一起在操场上谈心很久,现在在工作单位是一名踏实稳重的好员工。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平庸的变得有领袖气质,脾气大的变得会遵守规则,自我的变得有团队精神,每一名队员都是一个成长的例子,在人群中看到她们,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气质,那是属于运动员的气质。
篮球场上错综复杂的形式,巨大的压力,激烈的对抗,沉重的挫折,团队的信任,赢球的喜悦等等,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但是对我们人生的成长却又那么的宝贵。同时还收获了队友,一起流汗,一起流泪所产生的感情比同学情更加深厚,一个人受伤一群人关心,一个人没打好比赛一群人安慰,在一场很重要的比赛中最后时刻一分险胜对手,所有队员抱头痛哭的那种感动会是我们回忆中最珍贵的财富。
其实刚开始我也没有预料到她们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就像我没有预料到零基础的孩子最后会打出那样的成绩一样,不到四年时间涌现了二十名国家二级运动员,现在已经有了毕业和实习的队员,其中有的队员凭借自己的篮球技术和亲和力在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工作或者实习,薪酬和发展空间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有的队员因为篮球特长免试进入了高职,还有的队员则在积极准备考取体育学院继续深造,她们可能是最热爱母校的毕业生(和实习生),因为她们回学校的次数是最多的,每场比赛都会有人去现场给师妹们助威,喊过最多的一句话是“昌职加油!”
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追求成绩的过程中我们才获得了成长,为了做到更好的自己,队员们也付出了很多,周五下午其他同学已经到家了,她们还在训练,周日其他同学休息,她们又来训练,寒暑假要集训,有时候赶上比赛多,一个月都回不了家,有时候还得面对一些不理解和不支持,能坚持下来都是好样的。
无论如何,这支队伍都会一直走下去!因为
makes me !!
了解球队近况